R语言中igraph包的用法(邻接矩阵)
素材狗
文章分类:其他开发语言
点击数:5次
文章标签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R语言中igraph包的用法(邻接矩阵),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
先导入igraph包:
graph包最简单的用法就是graph方法,两句代码就完成绘制如下所示,1的loop表示为(1,1),1和2之间有3条edge,表示为(1,2,1,2,1,2)

如果用顶点的邻接矩阵表示,仍以上图为例:
则对1,1有loop,与2有条edge,与5有一条edge,所以邻接矩阵的第一行为(1,3,0,0,1);
类似地,可以得出邻接矩阵的第2、3、4、5行;按列输入上述矩阵:
使用graph.adjacency方法:

补充:R语言学习-提取igraph的节点和边
网络分析的时候,可能需要提取出网络中的节点或者边,igraph包中其实提供了很多可用的函数。
data<-data.frame(id1=c(1,1,2,3,4,4,5,5,6,6,7,8,8,9,10,5,15,6,7,16),id2=c(2,11,11,12,13,14,15,16,7,15,16,17,18,18,9,19,19,19,19,19))
g <- graph_from_data_frame(data, directed=FALSE)
g
IGRAPH UN-- 16 17 --
+ attr: name (v/c)
+ edges (vertex names):
[1] 1 --2 2 --3 3 --4 1 --4 5 --7 5 --6 5 --8 7 --6 7 --8 6 --8 9 --10 9 --13 11--10 11--12 12--13 14--15 1 --16
plot(g)

以上为个人经验,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编程学习网。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,望不吝赐教。